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房验收_1983小海岛,从养殖大户开始
话本小说网 > 1983小海岛,从养殖大户开始 >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房验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房验收

  第二天。

  李多鱼睁开眼时,太阳已经非常刺眼了,周晓英和小图图也早就已经起床。

  昨晚听晓英讲,最近担担岛小学和陈家村小学正在商量并校的事,她们这些老师都比较忙。

  起床后,李多鱼穿着一件背心,一条短裤来到庭院,伸了伸懒腰,结果一阵风吹过来,居然已经有些凉意了。

  没想才一天的时间,担担岛好像直接入‘秋’了,像他们这种南方,并没有秋天这种概念,就是早晚有些温差,大中午依旧热得要命,尤其秋老虎来的时候,更容易中暑。

  李多鱼蹲在石条那里刷牙时,隐约能听到海面传来的号子声。

  “唷嗬唷,

  唷嗬。”

  李多鱼循着声音望去,眺望过去了,发现有人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打桩。

  看到那艘熟悉的渔船后,李多鱼立马就知道打桩的人是谁了。

  听小舅陈冬青讲,由于去年养殖海带的,大多都挣到钱了。

  张师傅这两年的生意非常好,再加上他们打的桩特别稳,找他们团队打桩的养殖户特别的多,现在要请他们,还得提前一个月预约。

  由于,担担岛去年养海带的都赚到了大钱,今年特别多村民跟着一起养。

  单单小舅登记的数据,今年下沙村海带养殖面积,直接翻了一倍以上。

  去年,他们村海带的养殖面积是五百亩左右,今年直接翻到了一千亩,隔壁的陈家村也有三百多亩。

  整个尚峰镇的海带养殖面积加起来,一共有四千多亩。

  说实在的,这么多人一起养海带,李多鱼觉得当年在大领导面前吹的牛逼,总算实现了点。

  不过,距离打造一流品牌,把海带做大做强,依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

  李多鱼看了眼墙上挂着的日历本,不知不觉都已经十月中旬了。

  再过一个多月。

  又到了渔民最忙碌的季节了。

  说起来,夏季反而是沿海渔民的淡季,除了鱿鱼和海蜇外,并没有太多的海产品可以捕捞。

  因为这时候,大多数海洋生物都忙着抱仔,身上的营养都输送给了下一代,导致味道没那么好。

  而这也是禁渔期为啥会选这几个月的原因。

  可入秋后。

  就不一样了。

  海洋生物该生的,已经生完了,身体被掏空后的它们,大多数都忙着长膘。

  秋冬两季,则是海鲜最好吃的季节,什么梭子蟹、带鱼、生蚝,各种贝类都是最肥的时候。

  且冬季气温本来就比较低,肉质腐烂的速度较慢,秋冬季也没有赤潮,吃海鲜也不用担心拉肚子。

  李多鱼简单吃了個早餐。

  走两步路,来到了新房那里。

  铁门是开的。

  阿娘和小图图,还有小胖墩、张琳、张芸,他们都在新房子这里。

  阿娘拿着畚箕和扫把打扫着卫生,李浩然和张琳也在一旁帮忙,小图图也抓着一根扫把,不知道是帮忙还是在捣乱。

  除了他们外,大舅妈,还有一些亲戚也都有来帮忙,主要是帮忙清理里面的建筑垃圾。

  见李多鱼来了后,大舅妈羡慕道:“多鱼啊,你这个房子建的真是全岛最漂亮的,比王大炮家要好看多了,花了多少钱啊。”

  李多鱼皱眉思考了下:“曹师傅,还没跟我对账,还不知道多少钱。”

  “起码要一两万吧。”

  “那应该有。”

  其实,这房子除了前期设计,购买建筑材料外,李多鱼还真没怎么操心。

  盖房子的这段时间,都是阿爹在帮忙,连盖房子的花费,也是二哥在跟曹师傅在对账。

  到现在,李多鱼就只知道一些大头消费。

  比如螺纹钢,一共买了将近五吨半,一开始还不肯卖给他们,后来还是找赵甲路帮忙的。

  这玩意的出厂价卡得非常死,每吨至少要七百块,单钢筋加上运费,就去了四千块。

  325#和425#水泥的价格,每吨的价格是80块和90块。

  搞地基就用掉了一大半水泥,外加第二层倒板、砌墙、铺设庭院,全部加起来一共用掉了600袋水泥。

  水泥差不多是三千五。

  其中运费就去了将近五百多块。

  而建筑材料比较便宜的,就是碎石和河沙,可用量也挺大,运费摆在那里,平均下来也不便宜。

  而单单这几项加起来,就要八千多了,另外还有红砖、瓷砖、白灰、玻璃等等。

  李多鱼发现,在这个年代最便宜的就属人工了。

  曹师傅加他那两个徒弟,头头尾尾干了大半年,人工费还不到两千五。

  李多鱼粗略算了一下。

  如果再加上大厅的沙发、电视柜、还有每个房间的床椅和柜子,还有冰箱和洗衣机。

  这栋房子全部做好后,至少要三万块这样。

  现如今,他的房子在担担岛属于一枝独秀的那种,因为全岛就他一户有贴外墙瓷砖,还用上了推拉的大玻璃。

  远远看过去,那户有贴瓷砖的,就是他们家。

  庭院中间铺设了水泥路,直接连接到台阶进门台阶那里,左侧留了一块空地,用来种菜种花都可以。

  右侧则搭建了几间柴火间,专门用来存放各种柴火和各种渔具。

  一楼有个宽敞的大厅,大概有四五十平这样,旁边就是厨房,到时候,十多个人在这里吃饭都没有问题。

  李多鱼在一层做了一间卧室,是专门给阿爹阿娘他们留的。

  他们要是有打算过来住的话,这一间就留给他们,要是不想过来住,那就干脆改成客房,以后大哥大嫂回来也有个地方睡。

  李多鱼觉得,阿爹阿娘大概率不会过来住,老李只是想盖新房,可真正住起来的话,估计还是更喜欢自己的老屋。

  这一点,李多鱼也一样,这栋新房子盖好后,他并没有特别激动,反而有点舍不得旧房子。

  到了房间后,李多鱼简单查看了下建筑工艺,发现曹师傅的手艺是真的好。

  每块砖都对的很整齐,细节处也做的非常好,也不能说这个年代的师傅都特别好。

  只能说曹师傅这个人口碑在这里,加上他一开始就说了,要把他这套房子做成标杆。

  打一开始,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把关的,工艺不达标的话,直接重新做。

  李多鱼拿了把木尺量了好几个位置,墙面几乎都是垂直的,并没有倾斜。

  不像前世,那些装修公司,一门心思就想着从业主手里赚钱,尤其是熟人。

  有句话怎么讲的,哪怕再好的朋友,请他过来装修的话,最后都会搞到不欢而散。

  第二层有个小厅,和三间卧室,主卧李多鱼和周晓英住,一间次卧给长大后的小图图住,另外一间则是留给小榕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uaben8.com。话本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huaben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